阅读量:890 img
永修县集聚了蓝星星火、卡博特等160余家上下游企业,形成全球品类最全的1600余种有机硅产品矩阵。然而,传统产业链存在信息孤岛、库存错配、研发重复投入等痛点。2024年上线的产业大脑通过构建三大核心模块破解困局:

在产业大脑驱动下,永修有机硅产业开启绿色转型加速度。星火园区内,全球首套有机硅废料裂解装置已稳定运行18个月,年处理废硅胶2.8万吨,再生DMC(二甲基环硅氧烷)纯度达99.95%,直接降低原材料成本15%。更值得关注的是,产业大脑通过AI算法优化冶炼工艺,使每吨工业硅综合能耗下降至9.8吨标煤,较行业平均水平低23%。
“我们正在构建‘硅-电-碳’循环体系。”永修县工信局局长李伟透露,依托产业大脑的碳足迹追踪功能,园区计划2026年实现100%绿电供应,单位产值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50%。这种转型已产生显著经济效应:2025年上半年,永修有机硅产业集群产值突破320亿元,其中高端电子胶、医疗级硅橡胶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至45%。
产业升级离不开人才支撑。永修县与华东理工大学共建的有机硅新材料研究院,已培养出127名硕士以上研发人才。在产业大脑的“人才图谱”模块中,系统通过分析企业技术需求与人才技能矩阵,精准匹配出38个跨企业研发团队。2025年,由5家企业联合组建的“硅基新能源材料攻关组”,成功开发出动力电池专用硅碳负极材料,能量密度突破420Wh/kg,预计2026年将形成20亿元市场规模。
“产业大脑不是冰冷的系统,而是有机硅人的数字孪生。”永修县委书记秦岭表示,未来三年将投入2亿元升级平台,重点突破量子计算在分子模拟中的应用,力争2028年建成全球首个有机硅产业元宇宙,推动中国从有机硅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