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888 img
在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5%的压力下,中国有机硅企业正通过全球化布局与区域深耕开辟新战场。2025年前三季度,行业对外投资同比增长137%,其中海外建厂与县域经济投资呈现“双轮驱动”态势。
瓦克化学在捷克卡罗维发利投资5.8亿欧元的新基地进入设备调试阶段,这座规划产能12万吨的工厂将采用AI驱动的连续化生产工艺,单位产品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40%。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产品定位:生产的室温硫化硅橡胶专门针对电动汽车电池包密封需求,高温硫化硅橡胶则面向欧洲电网升级改造市场。
“我们在欧洲市场占有率已达28%,但新能源领域的渗透率不足15%。”瓦克化学全球总裁贺达表示,新基地将缩短对宝马、西门子等客户的供货周期,预计2027年可实现15亿欧元营收,其中新能源相关产品占比超60%。
在湖北谷城,兴发集团投资30亿元的有机硅合成革项目正在安装设备。这个规划产能1亿米/年的项目,将采用生物基硅油替代30%的石油基原料,产品可降解率达82%。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商业模式创新:通过与当地2000家制鞋企业共建“柔性供应链”,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定制化生产。
“县域市场不是低端市场的代名词。”兴发集团董事长李国璋算了一笔账:谷城项目单位产能投资强度仅为沿海地区的60%,但通过共享实验室、集中采购等模式,研发效率提升40%,物流成本下降25%。这种“轻资产、重运营”的模式,已被山东东岳、浙江新安等企业效仿。
2025年有机硅行业并购案呈现“技术导向”特征。迈图集团被韩国KCC集团收购后,立即启动对美国Bio Med Sciences的资产并购,获得其在有机硅涂层医疗领域的127项专利。这笔交易使迈图在伤口护理、手术防护等高端医疗市场的份额从8%跃升至23%。
“未来三年,行业将进入‘技术整合期’。”中信证券化工首席分析师王浩预测,具备技术并购能力的企业将形成“专利池+生产基地+销售网络”的立体竞争优势,而单纯依赖规模扩张的企业可能面临被淘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