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公司新闻    有机硅材料突破储能技术瓶颈,固态电解质性能跃升开启新能源革命

有机硅材料突破储能技术瓶颈,固态电解质性能跃升开启新能源革命

阅读量:835 img

2025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宣布,其研发团队在聚硅氧烷基固态电解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通过主链结构设计、侧链修饰及拓扑网络调控技术,团队成功将室温离子电导率提升至传统材料的3倍,同时解决了界面反应失控问题,使锂离子迁移数提高至0.8以上,阻燃性能达UL94 V-0级标准。

该技术通过引入极性侧链,优化了聚硅氧烷基体对锂盐的溶解性,在保障高热稳定性、宽温域柔性的基础上,实现了电解质机械强度与电化学性能的双重提升。实验数据显示,采用该材料的全固态电池循环寿命突破2000次,能量密度较传统液态电池提升40%,且在-40℃至85℃极端温差下仍保持稳定性能。

“这一突破为高效储能器件的规模化应用扫除了关键障碍。”项目负责人费华峰研究员表示,聚硅氧烷基固态电解质有望率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电网级储能系统,推动行业向安全化、高密度方向转型。目前,团队正与多家头部企业合作推进中试,预计2026年实现产业化落地。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加速,固态电池市场将在2030年前突破千亿元规模,而聚硅氧烷材料凭借其独特的分子可设计性,将成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核心载体。此次突破不仅巩固了中国在有机硅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更为“双碳”目标下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撑。

为您推荐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