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825 img
技术突破:成本逼近石油基路线
据中研普华《高端有机硅国产替代路线图》披露,该生物基技术通过稻壳制高活性硅烷工艺,将原料成本压缩至传统石油基路线的95%,且生产过程中碳排放减少40%。项目负责人表示:“生产线满负荷运行后,年可消化农业废弃物20万吨,相当于减少3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政策倒逼:欧盟碳足迹调查催生转型
2025年7月,欧盟对中国光伏胶产品发起“碳足迹追溯”调查,要求出口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透明化。这一举措直接冲击国内光伏胶产业链,头部企业如合盛硅业迅速调整战略,联手化工巨头在巴西布局甘蔗基甲醇项目,破解“甲醇-金属硅”价格联动魔咒。工信部《新材料产业“十五五”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亦明确要求,新建单体装置单位能耗需低于行业均值20%,推动流化床反应器替代传统固定床。
市场反应:资本加速布局绿色赛道
二级市场对生物基材料反应热烈。10月16日,新安股份凭借“生物基硅油中试项目”入选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榜单,股价单日涨幅达3.2%。而传统石油基企业则面临压力,三友化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坦言:“美国关税政策叠加欧盟碳关税,公司出口业务利润空间被压缩至8%以下。”
专家观点:绿色转型已成生死线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周传健指出:“生物基材料不仅是环保需求,更是技术迭代的必然。我们的AI大模型已实现成分设计-制备合成方案的全自动生成,研发周期从18个月缩短至6个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所长肖劲松则强调:“到2028年,建筑拆除硅酮胶强制回收率需达60%,这将催生‘城市矿山’新业态,再生硅橡胶性能已达原生料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