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846 img
贸易战升级:光伏胶出口承压
2025年7月,欧盟对中国光伏胶产品发起“碳足迹追溯”调查,要求企业提供从石英矿开采到终端应用的完整碳排放数据。这一政策直接冲击出口市场:8月中国光伏胶对欧出口量同比下降23%,部分企业订单延迟率超40%。
“欧盟新规相当于给每公斤产品增加0.8美元的隐形成本。”江苏国泰硅基材料事业部负责人表示。为应对挑战,行业龙头合盛硅业在马来西亚建设的光伏胶生产基地已于9月投产,采用生物基甲醇与绿电生产,碳足迹较国内产品降低58%,预计四季度可恢复对欧出口。
生物基技术:破解贸易壁垒的钥匙
贸易摩擦倒逼技术升级。2025年9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宣布突破稻壳基硅烷规模化生产技术,成本较石油基路线低12%。该技术迅速在永修、山东等地产业化:永修星火有机硅的2万吨/年生物基硅氧烷项目已通过欧盟REACH认证,产品溢价达15%。
“生物基材料不仅是环保标签,更是贸易战的‘护城河’。”全球有机硅网分析师指出。数据显示,2025年1-9月,生物基有机硅产品出口量同比增长210%,占整体出口比重从3%提升至9%。
技术裂变:从材料供应商到场景定义者
在贸易压力下,企业加速向高技术壁垒领域转型。硅宝科技开发的自修复硅橡胶已应用于特斯拉Cybertruck车身密封,实现裂纹自动修复;埃肯有机硅与科思创合作推出的透明硅基材料,成功进入飞行汽车窗体市场。
“2025年有机硅行业的技术迭代周期已缩短至18个月,企业必须通过持续创新掌握场景定义权。”第三届有机硅技术与应用创新论坛上,浙江大学张庆华教授指出。论坛发布的《有机硅工业年鉴(2025版)》显示,2025年行业研发投入占比达4.2%,较2024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政策护航:绿色转型倒逼产业升级
工信部《新材料产业“十五五”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设定硬指标:2025年新建有机硅装置单位能耗需低于行业均值20%,电子级硅油进口依赖度降至30%以下。在此背景下,东岳集团通过氯甲烷法升级路径,单吨DMC生产能耗下降34%;新安股份的蚀刻液国产化项目已通过台积电认证,打破国外垄断。
“绿色关税正在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中国有机硅行业必须从‘成本内卷’转向‘技术突围’。”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院长强调。数据显示,2025年1-9月,行业平均利润率虽因原料价格波动下降至8.7%,但高端产品利润率仍维持在22%以上,凸显技术升级的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