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843 img
2025年以来,有机硅行业经历深度调整。上半年,受产能过剩影响,DMC价格一度跌至17000元/吨以下,企业利润承压。然而,随着云南限电导致工业硅减产40%,叠加头部企业主动减产控量,市场供需关系逐步逆转。数据显示,2025年8月,中国有机硅初级形态聚硅氧烷进口量环比下降8.75%,出口量环比增长3.66%,表明国内供应收紧的同时,海外需求稳步回升。
“当前价格反弹是供需错配与成本传导的双重结果。”中研普华分析师指出,云南限电触发行业“成本压力测试”,而下游光伏、新能源等领域需求持续释放,推动价格进入上升通道。例如,光伏封装胶产能两年扩增300%,医疗级液态硅橡胶(LSR)在胰岛素泵应用增长500%,均成为需求增长的核心引擎。
有机硅材料正从传统密封剂向高端功能材料跃迁。在2025年第三届有机硅技术与应用创新论坛上,专家透露,5G基站导热材料国产化率已超80%,有机硅界面材料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渗透率突破30%。此外,全球首条万吨级生物基硅橡胶生产线在山东投产,通过稻壳制高活性硅烷技术降低成本,标志着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
“新兴领域对材料性能的要求远高于传统市场。”埃肯有机硅(广东)研发中心经理宋文朋表示,公司选择性粘接液体硅橡胶已实现从单一金属粘接到特种基材的突破,未来将聚焦医疗植入材料、智能机器人用形状记忆硅橡胶等赛道。
尽管市场回暖,但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中研普华《有机硅产业链极端风险模拟报告》指出,区域能源约束(如云南限电)可能重构全国产能版图,而欧盟对中国光伏胶产品发起的“碳足迹追溯”调查,则要求企业加速布局低碳工艺。工信部《新材料产业“十五五”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新建单体装置能耗需低于行业均值20%,倒逼企业技术升级。
“未来三年将是行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期。”业内人士称,具备垂直整合能力(如自备金属硅冶炼厂)和高端产品认证(如医疗级、电子级)的企业将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