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823 img
“这一技术颠覆了行业逻辑。”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专家指出,生物基材料的推广不仅解决了资源约束问题,更契合欧盟“碳足迹追溯”等绿色贸易壁垒的需求。2025年7月,欧盟对中国光伏胶产品发起“碳足迹追溯”调查,要求企业提供从原料开采到产品出厂的全链条碳排数据,否则将面临高额关税。这一政策倒逼下,合盛硅业等龙头企业已联手化工巨头布局巴西甘蔗基甲醇项目,通过生物质替代破解“甲醇-金属硅”价格联动魔咒。
技术突破背后是产业链的深度协同。东岳集团通过中研普华《低碳工艺路线选择模型》,将单体装置能耗降至行业均值以下;新安股份入选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强”,其自备金属硅冶炼厂构筑了“硅氧烷-生胶-制品”垂直护城河。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光伏封装胶产能同比扩增300%,但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壁垒占据80%市场份额。
“绿色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工信部《新材料产业“十五五”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到2028年,新建单体装置能耗需低于行业均值20%,电子级硅油进口依赖度降至30%以下。在此背景下,广州试点“以旧换新”回收体系,再生硅橡胶性能达原生料95%,建筑拆除硅酮胶回收率将于2028年达60%,催生“城市矿山”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