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816 img
据海关数据,2025年1-7月有机硅出口增速仅为2%,较2024年的34%显著放缓。分析指出,韩国、美国市场增长乏力,但印度市场因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激增,成为行业新增长点。预计2027年后,随着陶氏化学等国际巨头产能退出,中国有机硅出口将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
尽管2025年8月工业硅产量接近2024年同期水平,但下游多晶硅及有机硅需求表现平淡,导致价格波动。不过,期货数据显示,工业硅价格在6月初触底后已开始反弹。合盛硅业等龙头企业通过全产业链布局,依托自备石英砂矿及流化床反应器技术,将工业硅自产自用比例提升至60%,成本较行业均值低15%。
在半导体领域,有机硅衍生材料成为国产替代的关键。合盛硅业6英寸碳化硅衬底良率达95%,8英寸产品已小批量生产,12英寸研发顺利推进。其超高纯碳化硅陶瓷粉料可满足5G基站散热需求,电子级有机硅凝胶则应用于动力电池密封领域。申万宏源研报指出,具备规模优势及下游深加工能力的企业,将在行业底部反转中率先受益。
有机硅与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融合成为新趋势。中研普华“有机硅+AI”创新实验室已孵化17项专利,其中形状记忆硅橡胶人造肌肉技术可实现0.1秒内响应温度变化,为外骨骼机器人提供动力支持。此外,医疗级硅胶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增长显著,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企业动态
专家观点
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陶云峰表示:“行业已从‘成本竞争’转向‘场景定义权’争夺,企业需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在医疗健康、智能材料等万亿赛道中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