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842 img
2025年7月,山东某企业利用中科院研发的稻壳制高活性硅烷技术,建成全球首条生物基硅橡胶生产线,彻底摆脱石油原料依赖。该项目通过生物质废料提取硅元素,成本较石油基路线降低15%,且碳排放减少40%。
“生物基硅橡胶的性能已达到石油基产品的98%,但成本优势将改变市场格局。”项目负责人透露,目前该生产线已与多家光伏企业签订长期供货协议,预计2026年产能将扩至5万吨。与此同时,合盛硅业与巴西化工巨头合作的甘蔗基甲醇项目进入中试阶段,旨在破解“甲醇-金属硅”价格联动魔咒,进一步稳定原料供应。
随着工信部《新材料产业“十五五”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落地,建筑拆除硅酮胶强制回收率将于2028年达60%,催生“城市矿山”新业态。广州试点“以旧换新”回收体系显示,再生硅橡胶性能可达原生料的95%,且成本降低20%。
“循环经济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江苏某再生材料企业负责人表示,公司已投资1.2亿元建设硅酮胶回收生产线,年处理能力达2万吨,产品供应至3C电子、汽车制造等领域。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再生有机硅材料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5%,远超行业平均增速。
在政策压力下,企业纷纷加速绿色技术布局。东岳集团通过氯甲烷法升级路径,将单体装置能耗降低34%;新安天玉液体硅橡胶项目环评获批,采用低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配方,满足欧盟REACH法规要求。此外,苏州祺添新材料开发的功能性硅烷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的应用,使电池循环寿命提升20%,成为新能源领域的技术标杆。
“绿色关税正在重塑全球供应链。”某跨国企业供应链总监指出,欧盟对光伏胶产品的碳足迹追溯调查,已导致部分中国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8%-12%。在此背景下,具备全生命周期碳管理能力的企业将占据先机。
中研普华《医用有机硅市场准入全景图》预判,2028年三类医疗器械认证效率将提升90%,可降解硅橡胶血管支架等高端产品将催生千亿级市场。与此同时,“有机硅+AI”跨界融合加速,形状记忆硅橡胶人造肌肉、自修复硅橡胶涂料等智能材料进入商业化前夜。
“当技术迭代周期缩短至18个月,企业必须构建‘政策预判-技术监测-产业链协同’三大核心能力。”中研普华专家表示,未来有机硅产业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成本,而是转向绿色技术、场景定义权和全球资源整合能力的综合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