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804 img
传统有机硅单体生产依赖“硅粉+氯甲烷”直接法工艺,每吨产品产生废盐酸3.5吨、含硅废渣0.8吨,处理成本占生产成本15%以上。恒业成项目通过自主研发的“氯甲烷-硅粉-甲醇”耦合反应体系,将废盐酸循环用于甲醇合成,含硅废渣转化为白炭黑原料,实现“废酸100%回用、废渣资源化率95%”。
“我们引入AI优化控制系统,实时调节反应温度与压力,使单体收率从88%提升至92%,同时每吨产品综合能耗降至1.2吨标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恒业成总工程师介绍,项目配套建设的光伏电站与余热回收装置,可满足30%的用电需求,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万吨。
中国是全球最大有机硅生产国,2023年产能占全球65%,但高端产品(如高纯度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仍依赖进口。恒业成项目投产后,国内有机硅单体年产能突破500万吨,可满足下游10万吨级硅橡胶、8万吨级硅油的生产需求,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我们已与陶氏化学、赢创工业等国际巨头签订长期供应协议,首批20万吨单体将于下月出口欧洲。”恒业成市场总监透露,公司计划投资20亿元建设深加工基地,重点开发光伏胶膜、新能源汽车密封件等绿色产品,预计3年内高端产品占比从30%提升至60%。
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专家指出:“恒业成项目证明,有机硅产业的竞争已从规模转向技术。其耦合工艺每吨成本降低800元,若全国推广,年可节约处理费用超50亿元,同时减少危废处置压力。”据悉,生态环境部已将该技术列入《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拟在全国有机硅园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