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797 img
供需两端同步发力,高端化转型提速
需求端,有机硅作为新能源、5G、特高压等新兴产业的核心材料,需求持续高增。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有机硅单体产量约190万吨,同比增长16%,且全球新增产能向中国集中趋势明显。例如,陶氏化学计划2026年关停英国部分有机硅单体产能,预计到2029年中国产能占比将提升至84.72%,较2024年提高5.15个百分点。
供应端,行业头部企业通过技术迭代与产能优化巩固优势。合盛硅业作为全球工业硅龙头,2025年三季度实现扣非净利润2.62亿元,毛利率回升至8.67%,其新疆基地凭借稳定电力供应和低成本优势,四季度产量占比预计超60%。公司同步推进产业链延伸,旗下氨基硅油、有机硅乳液等中下游产品已实现产业化,0度人体硅胶、医疗级混炼胶等高端产品加速国产替代。
绿色转型倒逼技术升级,循环经济成新增长点
政策层面,工信部《新材料产业“十五五”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要求新建单体装置能耗低于行业均值20%,推动流化床反应器替代传统固定床。东岳集团通过氯甲烷法升级路径实现降耗34%,而生物基材料突破更引发行业变革——全球首条万吨级生物基硅橡胶生产线在山东投产,中科院稻壳制高活性硅烷技术成本逼近石油基路线,合盛硅业联合化工巨头布局巴西甘蔗基甲醇项目,破解“甲醇-金属硅”价格联动困局。
市场价格企稳回升,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受西南地区枯水期电价上涨影响,川滇地区工业硅产能利用率预计降至30%,推动价格回暖。截至11月初,有机硅DMC华东市场报价稳定在10,900-13,000元/吨区间,较三季度低点反弹超15%。券商研报指出,随着行业扩产周期结束及高端产品国产化率提升,具备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将充分受益,合盛硅业、东岳集团等龙头业绩成长性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