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公司新闻    有机硅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深化:从密封到热管理

有机硅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深化:从密封到热管理

阅读量:921 img

中国浙江,2025年8月25日——随着新能源汽车能量密度突破300Wh/kg,动力电池热管理成为行业痛点。有机硅材料凭借优异的导热性与绝缘性,正从传统密封件向核心热控组件升级。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企硅橡胶采购量同比增长120%,其中导热凝胶占比达45%。

技术迭代满足极端需求

比亚迪刀片电池采用的硅基导热垫片,导热系数从2W/m·K提升至8W/m·K,可在-40℃至180℃环境下保持性能稳定;宁德时代开发的相变硅胶材料,通过固-液相变吸收热量,使电池包温度波动范围缩小60%。更前沿的探索在于液态金属硅胶,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发的镓铟锡硅胶合金,导热系数高达35W/m·K,已进入特斯拉4680电池供应链测试阶段。

轻量化设计催生新市场

为抵消电池重量增加,车企对材料减重提出严苛要求。万华化学开发的微孔硅橡胶发泡材料,密度仅为0.3g/cm³,却能承受200℃高温,成功应用于蔚来ET9的电池包隔热层。与此同时,回天新材的硅胶-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保持强度同时使线束重量减轻40%,成为小米汽车核心供应商。

光伏领域应用持续拓展

在光伏组件环节,有机硅材料正突破边框密封传统边界。隆基绿能研发的硅基透明背板,透光率达93%,较传统玻璃背板提升8%,可使组件功率增益3%;东方日升推出的自清洁硅橡胶涂层,通过表面超疏水结构减少灰尘附着,在西北荒漠电站的应用使发电量提升6%。

标准体系加速完善

针对新兴应用场景,行业标准制定明显滞后。为此,中国电器工业协会联合华为、阳光电源等企业,正在起草《新能源汽车用硅橡胶材料技术规范》,对挥发性有机物(VOC)排放、阻燃等级等指标作出严格规定。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张翔表示:“标准缺失曾导致行业陷入低价竞争,新规实施后预计将淘汰30%的落后产能。”

产业链数据:2025年1-7月,中国新能源领域有机硅消费量达18万吨,同比增长95%,占行业总消费量的比例从12%提升至22%。


为您推荐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