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公司新闻    有机硅行业“反内卷”初见成效:产能出清与利润修复并行

有机硅行业“反内卷”初见成效:产能出清与利润修复并行

阅读量:902 img

经历三年价格战后,有机硅行业在2025年迎来结构性调整窗口期。通过产能出清、技术升级、政策引导三重驱动,行业利润率从2024年的-5%回升至2025年二季度的8%,头部企业市占率突破65%,市场集中度显著提升。


产能出清:落后产能加速淘汰

2025年上半年,全国有机硅单体产能退出规模达32万吨,相当于2024年总产能的8%。其中,山东东润有机硅因债务危机破产重组,其10万吨/年单体装置被合盛硅业收购;江苏某中小企业因环保不达标被强制关停,释放出5万吨/年产能指标。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8月,国内有机硅单体开工率维持在85%左右,较2024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技术升级:头部企业成本优势扩大

在行业低谷期,技术投入成为企业分化的关键。合盛硅业通过“矿热炉余热发电+硅氧烷闭环回收”技术,将综合能耗降低至12000kWh/吨,较行业平均水平低20%;兴发集团开发的“连续化水解工艺”,使107胶生产周期从72小时缩短至24小时,单吨人工成本下降40%。2025年二季度,合盛硅业毛利率达28%,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

政策引导:行业自律机制建立

2025年5月,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发布《有机硅行业自律公约》,明确禁止低于成本价销售、恶意挖角技术人员等行为,并对违规企业实施联合惩戒。同时,工信部将有机硅纳入“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管理范畴,要求新建项目必须等量或减量置换现有产能。政策组合拳下,2025年行业计划新增产能从80万吨/年下调至50万吨/年,有效缓解供给过剩压力。

出口市场:结构优化提升盈利

在海外产能退出的背景下,中国有机硅出口呈现“量稳价升”态势。2025年1-7月,DMC出口量达28万吨,同比增长5%,但出口均价从1800美元/吨提升至2200美元/吨,涨幅达22%。其中,对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出口占比提升至45%,产品以高附加值硅橡胶、硅油为主,摆脱对低端单体出口的依赖。

资本市场:估值修复进行时

随着行业基本面改善,资本市场对有机硅板块重新定价。截至9月10日,合盛硅业动态市盈率(PE)为18倍,较2024年低点回升3倍;新安股份股息率达4.5%,成为防御性配置优选。中信证券预测,2025年有机硅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50%,板块估值有望修复至25倍PE以上。

挑战仍存:警惕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尽管当前行业景气度回升,但下游复苏力度仍存不确定性。建筑领域受房地产投资下滑影响,2025年1-7月密封胶需求同比下降8%;电子行业因全球半导体周期下行,硅树脂用量增速放缓至10%。若四季度海外需求走弱,DMC价格可能回落至20000元/吨以下,行业利润将再次承压。

为您推荐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